电地暖在老房改造中具有显著优势,尤其适合以下场景:
1.层高受限:老房层高普遍较低(2.6-2.8米),水地暖需铺设5-8厘米水泥回填层,而电地暖(发热电缆/电热膜)厚度仅2-3厘米,对层高影响极小。
2.无集中供暖:南方老房或北方未接入集中供暖区域,电地暖可独立安装,无需铺设复杂管道。
3.局部改造需求:老房仅需改造客厅、卧室等区域时,电地暖可按需铺设,避免全屋翻新。
安装流程与注意事项
1.电路评估与升级:
电地暖功率约120-200W/㎡,100㎡房屋总功率约12-20kW,需预留≥16A专线(单回路可负载3.5kW)。
老旧电路需检查线径(建议≥4mm²铜线)、空开容量(C32以上),必要时更换电表(如总功率超8kW需申请增容)。
2.地面处理:
拆除原有地砖/地板后,需确保地面平整度≤3mm/2m,裂缝或空鼓需修补。
潮湿区域(如卫生间)需加铺防水卷材,并做48小时闭水试验。
3.施工步骤:
铺设保温板(2cm厚XPS挤塑板,导热系数≤0.03W/m·K)与反射膜。
固定发热电缆(间距5-10cm)或铺设电热膜,连接温控器并测试电阻。
回填3cm自流平水泥或直接铺设木地板(需专用地暖地板)。
成本与效益对比
1.材料成本:电地暖约150-250元/㎡(含保温层、发热体、温控器),水地暖约120-180元/㎡(不含锅炉)。
2.使用成本:以100㎡房屋为例,电地暖月均电费约800-1200元(电价0.5元/度),水地暖月均燃气费约600-1000元(燃气价3元/m³)。但电地暖可分室控制,闲置房间关闭,长期使用更节能。
风险与规避
1.电路过载:避免同时使用大功率电器(如电热水器、空调),建议分回路控制。
2.地面开裂:回填层需添加防裂纤维,木地板需留伸缩缝(≥8mm)。
3.电磁辐射:选择双导发热电缆(电磁场可相互抵消),实测辐射值<0.1μT(远低于国标100μT)。
总结
电地暖是老房改造的理想选择,尤其适合小户型、层高低或需快速施工的场景。通过合理电路规划、地面处理及选材,可实现安全、有效、舒服的采暖体验。建议选择有资质的施工团队,并签订10年以上质保协议,降低后期维护风险。